这只传承了两千年的风筝,如今飞得更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朝高鼎《村居》

在这简短28字里,看到了春天的鹅黄柳绿、蓝天白云,漫天的彩色风筝和欢乐的孩童们。风吹过,脸颊滑过花草微微的清甜味,这样的春日,最适合约上三五伙伴去放风筝。

《清明上河图》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了儿童放风筝的场景。风筝又叫纸鸢,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最开始用在军事上。唐宋时期放风筝逐渐成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到明清两代已极为普遍。人们常在清明时节,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春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有人说北宋的天空是活的,因为有风筝。汴梁风筝经千年传承,至今不绝。提起汴梁风筝,有一个名字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宋室风筝”。

之所以是“宋室”而不是“宋氏”有这么个故事:

北宋皇帝宋徽宗擅长笔墨丹青,他常常自己亲手扎制风筝,画上精美的花鸟图案,在皇宫内放飞风筝。据《挥尘后录》记载,北宋皇帝宋徽宗,“即位之初”曾在“罢朝余暇,放纸鸢为戏”。

一次宫城中放风筝,风筝线断,风筝飘飞出去落入城外,大宋宫廷风筝的绘制风格就此流入民间。为了保护这份秘密,“宋室风筝”的祖上在制作风筝时只在室内,也不在室外地摊上销售。后来干脆在风筝的落款上把“室”字作为一个标记流传沿用至今。宋室风筝就此世代相传,深受大众喜爱。

央视文明密码节目录制,演员手中的风筝出自宋室风筝。

宋室风筝第六代传人——宋长虹。悦耳的声音、甜美的笑容,很容易将这位姐姐跟心灵手巧对应上。

初识宋室风筝的第六代传人宋长虹时,她正落地北京前往参加一档节目的录制,而这并不是宋室风筝的第一次瞩目亮相。年曾上东方卫视“青春旅社”教明星们制作风筝;年登上央视“春晚倒计时”,此外还参加了香港欢乐春节文化庙会。

宋长虹通过民俗手工艺展示的方式给明星家庭介绍了宋室风筝,还送给曹颖一架宋室风筝经典款——“双头鹦鹉”风筝。

如今全国的风筝有很多,为何宋室风筝能如此备受青睐?

这还得从宋长虹的祖上说起。扎社火、扎灯笼、扎风筝、糊纸盒,宋长虹的祖上世代都是心灵手巧的手艺人。从能明确记忆的第一代到宋长虹,历代风筝制作技艺传承脉络清晰,且不断创新。宋长虹的曾祖父宋炳南,扎的“马褂”风筝特色鲜明。祖父宋俊德,善扎体型较大的立体风筝。父亲宋天亨在此之上,扎出了精美别致的微观风筝,正是他让宋室风筝恢复了昔日景象。每次风筝刚做好,就有买家排着队,后来都得提前一年预约排号。

宋室风筝经典款——双头鹦鹉风筝

“宋室风筝”现在已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宋长虹的经营下,注册了“汴京宋室风筝”商标,一些风筝申请了版权、外观专利。

汴京宋室风筝的微观风筝,精致小巧,放飞就是天空里的精灵,挂在室内即是精美的艺术品。

也许是遗传的因素吧,大概在16、7岁的时候,宋长虹借做风筝的手艺和心灵手巧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铁塔公园的一位工作人员闻名找上门来,问她父亲能否翻新旧灯笼。当时宋天亨忙着做风筝顾不上这个,再者也没有做过圆灯笼。

但母亲说,送上门的钱不挣多可惜,让她去拿来一个旧灯笼试着糊一下。对于糊灯笼宋长虹从未接触过,关于怎么用布在圆骨架上糊,用哪种胶粘才牢固,灯笼上的金色云样图案如何做?就在这样问题连连的情况下,她用一晚上的时间,研究出来并且糊好,第二天给公园送过去,对方很满意,用卡车把二十多个大小不等的旧灯笼拉过来,半个月时间翻新完毕,挣到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她母亲半年的收入。

宋长虹与父亲宋天亨

在宋长虹的记忆里,父亲做风筝是为了养活一家人,年幼时跟着制作一些简单的风筝。后来工作了,不理解为什么要制作风筝、然后再销售,为什么挣钱一定要选择从生产到销售,直接做销售不是来钱更快吗?为此她做了二十多年销售。

眼看手艺失传,儿女又不学习制作风筝,宋长虹的父亲焦灼万分。宋长虹说,等哪一天不用工作也饿不死时就跟您学做风筝。这么多年,她凭借销售工作在开封买了几套房子,靠房租不用上班也可以生活了。这时学习制作风筝的心态就轻松很多了,没有父亲当年那么大的生存压力了,可以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传承手艺上。

微观风筝虽小,但制作工艺并不比大型风筝简单。

“百蝶图”是宋长虹的父亲很早就想做的一套风筝,当年碍于生计只能扎一些销量比较好的风筝,后来他的眼睛不好,制作风筝数量减少,不以售卖为主时才有时间完成了它。

百蝶图

从年到年完成了两套百蝶图,儿女各一套,每一只都不重样。且只做展示,不售卖。

宋长虹说长大以后再看父亲做的风筝,历经这么多年,现在看起来还是非常美,与众不同。创作不易,创作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作品更不容易。他热爱这门手艺,把这大半生都花在了风筝上面。在父亲身上她看到了一种精神,他的执着专注永远值得自己去学习。

制作一只传统手工风筝,需要2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即便除了吃饭睡觉都做风筝,每个月数量也有限。

宋长虹参加“青春旅社”节目图片

一个偶然的机会,宋长虹发现孩子们更愿意学习体验制作风筝,她便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传承手艺、积极开展风筝体验课上。这样以来既传承了手艺,又倍增了时间和收入。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亲手制作一只风筝,比购买成品更有意义。

宋长虹教孩子们做风筝

通过课堂把“宋室风筝”的技艺传授给孩子们,传授给喜欢传统文化、手艺的朋友们,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民间艺术之美。

宋长虹教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埃及等国际友人制作风筝

多年来“宋室风筝”靠着口口相传的手艺,以及新一代传承人的品牌化运作,走出了家门、走出了河南,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看到满天彩色条纹的风筝,怀念独一无二的纯手工风筝。但随着工业化的发达,许多批量生产替代了传统手工艺,这也是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统手艺的原因。

传统手艺,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定价低了不如去打工挣钱;定价高销售又不好。但传统的手工艺还是需要有人去传承,如今在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下,作为一个风筝世家的后代,自己也更应该为之付出努力……伴着甜甜的声音,宋长虹微笑地说道。

每次接触到传统手艺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问及此类问题,这次也不例外。关于传统手艺的未来,宋长虹很有自己的看法,做了多年销售的她,深谙如何将传统手艺的价值最大化,更是用实际行动为传统手艺的发展做出了一些尝试。

明年宋长虹还打算培养一批讲师,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将宋室风筝这门手艺传递给更多的人,非遗传承的未来才有更强大的造血功能。多出的时间,宋长虹考虑设计一些更贴近生活的衍生品。

不过宋长虹并不想让宋室风筝只在“室”内,通过新的传承、发展给它一个更广阔的天空。最近,她接受了天津卫视《非你莫属》录制邀请,又在为此做起了准备。

宋室风筝

宋室风筝,因形象栩栩如生而声名远播。每一只风筝都是纯手工制作,设计好之后历经扎、糊、画、放,四大道工序,制作一架风筝一般在20个小时以上。从最早销售开始到现在也不到一万架。

扎是扎制骨架,一般根据要做的形状,用刻刀将竹子刮成想要的粗细,用酒精灯烤弯定型。扎骨架是最重要的,这骨架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放飞效果。再用剪刀裁剪绢或者宣纸等面料,将其糊在骨架上,如今用绳子或者胶水来固定;接着画出精美的图案;放,即每一架风筝都要进行放飞试验。

与普通手工风筝不同的是:宋室风筝”的第五代传承人宋天亨把国画用在了风筝上,其左右翅膀里面是对称的国画;宋室风筝是象形类,品种丰富,又是活骨架,可拆卸、便携带;比例和形状与真的相似,起飞快、飞行稳、不用助跑。他制作的微小观赏类风筝,形虽小但都能放飞。

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53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