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矗边城瞰大千,沧桑历数晋风烟
雁门西藐走青岫,汾水南瞻抖白弦
檐马声催檐上鸟,佛龛香系佛中缘
---崔荣江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也称为释迦塔
全称佛宫寺释迦塔
坐落于山西应县佛宫寺内
目前已有年的历史
是全球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楼阁塔式建筑
与世界名塔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齐名
年应县木塔荣获吉尼斯世界高塔之最
令人可惜的是虽然是世界之最
但知名度却远没有埃菲尔铁塔大
精致巧妙的建筑结构凝聚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
这样的尤物被专家尊为国宝中的国宝
自然也会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的珍贵在于原汁原味
整体建筑完全没有使用一钉一铆
所有材料都是原始的木材
建筑结构的奥妙于细微之处让人屡获惊喜
有超越平凡的细节之美
一旦注意到它,细心观察品味
就会发现它别具一格的独特美感
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
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建筑美学辞典
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精髓
梁思成和林徽因曾慕名而来
令人令人叫绝的工艺
堪称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设计的巧妙之处可以用
稳,美,奇三个字来概括
稳
虽然历经千年的沧桑变化
常年累月的风雨侵蚀
接二连三的地震
即使战争时期的炮弹轰击
可如今依然屹立不倒,耸入云霄
有如此的坚强品质
完全归结于其建造结构的稳
稳固的下盘地基是高楼建造的基础
直径30.27米,4米高的八角形大台基
为高大的楼宇建造创造了足够良好的条件
塔的比例构造整体非常的协调
毫不逊色于经过精细计算出的现代建筑
各层塔檐平直,檐角平缓
重叠而上,区隔分明
线条丰富清晰,节奏轮廓分明
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强调了全塔的稳定性
外观看起来只有六层,实际加上内部暗层设计
玲珑宝塔共九层
内、外两圈粗大的木柱支撑起每间隔层
木柱之间使用多个大小不同的斜撑梁、枋
朝不同方向架成复梁式木架
内柱与外柱用梁相连接
内外槽紧密联结,结构坚实稳固
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
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
美
木塔内部木质楼梯盘旋而上
阳光透过木隔扇,有种古色古香的古典美
每层塑有各种菩萨像
佛像雕塑细腻,形神兼备,有种别样的艺术美
佛像身后的袈裟色彩艳丽,衣褶自然生动
底层居中是11米高面目端庄的释迦摩尼像
顶部穹窿藻井,精美华丽,四周是佛教壁画
壁画色彩鲜艳,比例适度
各种菩萨画像神采奕奕,笔法细腻传神
数量不多,但都很精美
站在画前,恍惚间
犹如身临极乐净土
塔内文物以壁画艺术价值最高
斗拱支撑的八角攒尖塔顶
制作精美,比例协调,木塔显得更加的宏伟壮观
微风吹动,木塔檐下的风铃叮咚作响
不知不觉间思绪飘渺,恍若仙界
塔内悬挂着48面历代皇帝或名仕题联木匾
做工精美,笔力遒劲,寓意深刻
塔内每个物件都散出着典雅古韵的气息
奇
它的奇秒之处还体现在其无与伦比
大胆巧妙的设计
是中国古建史上的一个奇迹
67.31米高的塔楼,整体架构所用均为木材
不用钉不用铆,甚至连凹槽都没有
仅靠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特殊斗拱结构
就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
造型设计精妙完美
木构、椽柱、飞檐
从局部到整体都是旷世之作
即使放到现代
都是不可超越的建筑水平
被建筑学院奉为古建筑斗拱教科书
木塔周围燕子环绕飞翔
却从不在塔内筑巢
不得不感叹古人伟大的智慧与创造力
很多次,尤其是面对强大的力量时
想表达的越多,就越无法表达
历经千年沧桑,或美好或邪恶的瞬间
最终都会被时光包裹
成为历史的永恒
后来的人来到这里
或许是为了瞻仰亦或许是为了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