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匠心丨组建世界第一高输电塔,就是他

北京市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执着进取的组塔专业户

——记浙江送变电公司送电二公司经理彭立新

米高世界第一输电高塔、米高南美第一输电高塔……这些都是彭立新的杰作。4月末,在浙江舟山千伏岱山改造工程施工项目部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大名鼎鼎的输电高塔建设专业户。了解记者采访意图后,他略微思索,便拿起笔在白纸上画了起来。几分钟后,一幅幅当时施工应用技术的简要示意图便跃然纸上。“这个可以叫一张图教你组立世界第一输电高塔。”身旁的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工会副主席周志刚说。

彭立新在组塔现场。

施工现场的“一根筋”

  说起工匠,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往往是在车间内,工人们一丝不苟地操作设备,打磨零件,以近乎零误差完成精密仪器制造装配。但在“以天地为厂房、以山川为车间”的送电施工环境下,彭立新在铁塔导线的世界里玩起了精细活儿。

高空组建铁塔。

  年,千伏余绍线施工现场,施工入场培训。盛夏的工地,安全帽被晒得发烫,干活必须戴着手套才不会被塔材烫伤。在导线压接作业区域内,一个黑大个半蹲在地上,以身体为支撑使压接管和导线平行于地面,他的视线紧紧锁定压接定位印记,双手随着压模的一起一落,仔细调整压接角度。被工友们戏称为“一根筋”的彭立新当时还是施工现场的一名新兵。导线压接是送电施工关键工序,对技能的要求很高。晚上,他泡在老师傅寝室请教;白天,他在实践中领会学到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感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经验。培训结束时,他的压接作业便已达到熟练工水平。后来,他在多次压接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一,至今未出现一次返工。

  彭立新动手作业能力强,动脑研究施工技法的能力也不含糊。翻开他的工作笔记,吊机固定、抱杆控制等多种施工方法示意图和各自优缺点逐一记录在册,6米长的塔材被他玩成了绣花针。

  年,浙江舟山大猫山岛,世界第一输电高塔基础施工。由于舟山常受台风侵袭,为使高塔在狂风中巍然不动,与普通线路基础地脚螺栓直柱式或插入角钢斜柱式基础不同,舟山高塔在全国输电线路工程中首次采用斜置式插入钢管岩锚基础设计。即高塔塔身下端3根6米长、10吨重的钢管塔材以83.5度的水平角斜插入基础,且角度必需严格符合设计角度,细微的偏差都会使米高的塔顶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严重后果。高塔基础根开61.62米,基坑深度达18.5米,单腿混凝土方量为立方米,普通线路基础顶多余立方米。普通线路基础使用的钢卷尺直接丈量或钢卷尺结合经纬仪的施工定位已无法满足精度要求。如何让3根6米长、10吨重的塔材始终保持83.5度,分毫不差地就位于基础内部?这让所有施工人员想破了头。

  根据米高塔基础质量要求特点,利用AUTOCAD软件的三维绘图和电子全站仪的强大测量功能,彭立新创新提出了坐标定位法实现施工定位测量控制。他带领技术人员在现场量取中心桩定位,根据设计数据和现场实际建立基础结构空间坐标系,大到基础立柱中心、小到法兰螺栓都经过三维坐标计算,在斜插钢管角度把握上更是达到了苛刻的地步。高塔封顶后,经过精确测量,插入式塔材根开尺寸误差率仅为0.21‰,远低于工程验收标准的0.4‰。

组立高塔的“指挥官”

站在大猫山高塔米高的施工平台朝四周望去,东海万顷碧波尽收眼底,万吨货轮从它脚下经过,宛如小舟,让人有种“扯块白云擦擦汗,吸口清风洗洗肺”的豪迈。

  在米高塔,施工人员正在为光缆安装临时防震锤。

就送电施工而言,彭立新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然而,当他登上大猫山岛时,还是倒吸一口凉气。受地形环境与气象条件制约,海岛施工与内陆施工差别很大,最先遇到的难题就是拉线打设。所谓拉线,主要用来稳定施工中的高塔,防止高塔在向上延伸时产生倾斜。正常情况下,铁塔的拉线与地面夹角不超过60度,以增加受力力矩。但大猫山高塔2号腿基础距离海边悬崖仅40米,远不满足拉线打设条件。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我们从施工现场履带吊机的塔式工况受到启发,在米的主材法兰盘装上一截可变摆杆,固定在塔身上的拉线穿过摆杆,以垂直状引向地面加以固定,这样拉线受力可达30吨。”彭立新解释说。这种安装工法叫做“抱杆变幅式拉线”,是国内首创。

  大猫山、凉帽山两基米高塔之间档距米,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跨,架线施工面临走板翻转和导线风偏等难题。为此,彭立新仔细查阅大量资料,研究架线工器具配置和施工方案。

  “海风这么大,我晒的衣服都被吹跑好几次了。”一天,在前往大猫山岛的施工用船上,小张穿着借来的工作服抱怨道。“衣服当然要晒在阳台上,外面只能晒晒鱼干,还得挂好了配重。”当地船老大哈哈大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天晚上,一张悬挂重锤的导线走板结构示意图出现在彭立新的案头。这种新型的导线走板满足海岛施工特殊要求,牵引过程中,让施工人员在距海平面70米的高空如履平地。

  年,彭立新受命带队来到巴西,开始建设南美第一输电高塔。1年多时间里,施工人员攻坚克难,余吨钢管塔材在空中完成一次次完美对接,上万个法兰螺丝在雨林上空顺利就位。

  “那段时间就像着了魔一样,吃饭睡觉脑子里都在想着怎么解决现场施工难题。”回忆起施工时候的种种,彭立新笑着说。巴西亚马孙平原每年9月开始进入长达半年的雨季,不适合浇制架线施工混凝土平台。为此,彭立新白天勘察现场,晚上与团队反复研究方案。最终,项目部选择对船只加固,并在河床设置锚桩,利用经过扩大的船只甲板作为架线作业场地,一举破解架线难题。

  彭立新曾说:“送变电人的工作和生活确实苦,确实累,确实难,但送变电这个行当总得有人干,既然选择了送变电,就要把它干好,再苦再累也值得。”朴实的人生感言,折射出一位普通送变电人执著、进取的工匠精神。

电网匠心

把18吨高压线当“琴谱”弹,只有他!

上央视新闻,你只需这两步!

“五一”劳动节,致最最可爱的电网人!

多图震撼!走“钢丝”的彝族兄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8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