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电动自行车的管控将更加严格。距离新规实施越来越近,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不少居民小区已安装了充电桩,但仍无法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上楼充电、“飞线”充电等违规充电行为不在少数,治理难题的背后,电动车充电难、续航差等问题凸显。
记者走访中发现,“智能换电柜”早已亮相德州街头,只需要十几秒就可以为电动车更换电池。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目前这种充电模式更受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欢迎,有企业也在加紧规划布局,电动自行车迎来“以换代充”时代。
10秒钟轻松换电实现“无限续航”
德州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换电柜,电动自行车不用等待充电,从换电柜里换一块电池就行。
在德城区德兴中大道上,一台名为“铁塔能源”橙色的柜子格外醒目,一名外卖骑手站在柜前,用手机扫码打开柜门,将自己车上快没电的电池取出,放进柜中,然后从另一个柜中,取出一块充满电的电池,装进自己的电动车内,整个换电过程仅需十秒即可完成。
“扫码之后换上电池,我的车马上就可以‘满血复活’,节省了充电时间,多送不少外卖呢!”刘师傅高兴地说,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的方式,给他们带来方便。
记者看到,换电柜整体由白色和橙色两种颜色组成,柜身上写有“便民服务设施5G备电”的字样,高约2米,共配有12个格子,每个格子上方都有一个小提示灯,显示柜中可用的电池及电池的充电情况。
另一边,附近小区居民张女士正费力地将电池提到家里充电。“小区里一直宣传不让把电池拿到楼上充电,说是有安全隐患,但又没有合适的充电点,我也没有办法。”张女士听说有不少城市为居民小区引进充电柜,盼着自己居住的小区也能装上。
共享租赁模式每月租金元为外卖小哥“量身定制”
在中国铁塔换电旗舰店的门前,几位外卖小哥正在挑选可换电的电动车。“我们都是被推荐过来的,现在身边送外卖的都在用可换电的电动车,随换随走。”外卖小哥窦文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柜的运营模式大同小异,各品牌均采取租赁电池的形式向使用者提供服务,虽然价格不太一样,但大都有包月套餐。
据铁塔换电运营团队负责人李安洋介绍,他们的可换电电动车价格在-元之间,换电柜有包月套餐,每月租金元,用户可以不限次数换电,这种共享租赁模式主要面向快递员和外卖员等使用电池比较多的群体,但受电池匹配和价格影响,这一模式在普通居民中还有待全面普及。
外卖小哥窦文告诉记者,他每天忙着送单,一天需要换电两到三次才可以满足需求,换电相比于自己充电,节约了很多时间。那换电支出的费用到底合不合算呢?一旁的外卖小哥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现在选择换电套餐是每个月元,相比自己之前在家充电费用支出是贵了一些,但如果算综合浪费掉的充电时间,还是换电费用划算一点,能利用充电时间跑上好几单了。
“感觉还是非常方便的,如果没有换电柜,我们就只能把电动车推回家或者到固定站点充电,一充就得几个小时。要是在送餐路上突然没电了更麻烦,影响送餐不说,还可能引发顾客投诉。”窦文说。
企业抢先布局“以换代充”前景广阔
作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40万辆的城市,德州在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方面做过不少尝试,近年来,各种直充型充电桩、充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居民社区。然而,庞大的充电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充电站“车满为患”,甚至成了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德州有企业已经“先下手为强”,也有企业正在规划布局,“以换代充”模式亟待推广。
据李安洋介绍,铁塔换电早在年底就已上线运营,目前在德州共有余名用户,其中德城区占八成左右,德城区智能换电柜已发展到44个,主要分布在澳德乐、万达等商圈和中学附近。“除了德城区,我们的换电柜在乐陵市、禹城市、庆云县、齐河县、宁津县都有分布,未来准备在武城县、陵城区等地运营。”李安洋表示。
此外,德州也有电动自行车换电运营企业正在规划布局。近日,记者联系到哈啰出行德州地区负责人卓泽群,他表示,德州目前还没有布点投放“小哈换电”智能换电柜,但是这项工作也列入了下一步计划中,具体时间暂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