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翟莹翟莹,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届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到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造,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机要秘书,现任联合国秘书处管理部办公室主任一职。当你依旧在脑海中憧憬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否在生活中向着目标孜孜不倦地努力?当你经历生活的磨炼和打击,你是否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当你终于实现了你的理想,你是否昂首挺胸走向下一个理想?也许一般的人做不到,但能做到的人不一般。4月24日下午,翟莹女士应邀做客我校明德讲坛,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职业发展经历。报告结束后,她接受了《河南大学报》大学生通讯社记者的专访。↓↓↓1.从河大到哥大有多远“打开一扇窗户,展望美好未来。这是娄源功校长亲题的报告主题,我想这也是娄校长对同学们的一种寄予也是对我的一种嘱托,希望每个学子都能够有理想,敢想、敢做、敢创造。”翟莹在报告会伊始这样说道。眼光高远,脚踏实地,是翟莹对“眼高手低”的正面解释。从高中开始,翟莹就给自己树立了到美国高校读书的目标,她渴望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而河大的四年则成为她成功实现理想的跳板。“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个人陈述部分非常重要,因为我需要把我最精华的东西拿出来,让完全不懂我的语言文化的人看到简历时可以认可我。因此,大学四年的时光如何度过,对我来说特别重要,我花了两年的时间申请课题研究,参加高规格的英语演讲比赛等等,做一些比较对口的事情,让自己在申请学校时可以有的放矢。最后再来做个人陈述时,我有很多东西可以挑选着写。这个时候主动权就握在我的手里。”结合大学资源,精神上追求,现实中努力,把被动变主动,才能真正走的长远,这也是翟莹亲身的经验之谈。然而,在翟莹选择出国留学时,父母是持反对态度的,“母亲在一个饭后和我交谈了很久,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了,他们知道我的理想不在这里,我心里也清楚地知道父母对我的爱不应该是一种束缚而应该是一种动力。”个性要强的她放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毅然踏上了海外求学路,面对理想,她理智地在现实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2.当理想照进现实从河南大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翟莹不仅仅跨越了地域文化,同时她也将理想与现实合二为一,其中的苦与甜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清楚。科菲?安南,翟莹留学时的联合国秘书长,一个给了翟莹精神冲击和激励的人。“那是我第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以学生身份注册参与全球首脑论坛,我记得我当时就坐在第二排,科菲?安南先生进来的时候,我的目光就始终没有离开过他,”我们仿佛被翟莹带回到了05年,“我突然间意识到我的理想和现实融合到一起了,一个我在电视上看了十年的人,突然间就站在自己面前,一种非常大的精神冲击扑面而来。我发现我的理想实现了,接下来我又要做什么呢?科菲?安南先生让我意识到我的理想需要重新扬帆。”科菲?安南的认真与从容,甚至在面对挑衅时的谦和态度,让翟莹意识到,仅仅来到美国高校读书并不算什么,自己离真正的理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翟莹在哥大的专业修的是国际发展。学院为了更好地教学,经常请联合国的高管来做嘉宾演讲,与此同时,这些高管也会带来一些招聘信息。尽管翟莹抓住了自己的资源优势,但在申请第一个工作的时候,她还是差一点就与成功失之交臂。“因为我没有经过专业的申请工作的培训,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职位到底需要什么技能,所以面试官问了我很多问题,我都回答不到点上。直到最后她问我曾在什么地方做过义工,我才终于回答出她想要的答案。”好在有惊无险,如何在短时间内展示出自己的闪光点,翟莹如今已得心应手。3.绽放在联合国在国际化的环境当中,翟莹自然成为了一种品牌形象。刚开始正式工作的时候,大家都称翟莹为“年轻的老同事”。作为当时中国员工中年级最小的同事,翟莹不断地调整自己,从不自信到自信,也从青涩走向成熟。“我在联合国工作的时候,经常有人会问我,你是日本人吗?我会果断的告诉他,我是中国人。他要是问我来自中国什么地方,我会告诉他我是河南的。河南在中国的哪里?在中国的少林寺出来的地方。他要是再不知道的话,我就给他来一段武术看看!”翟莹幽默的说道。其实在不自觉中,翟莹就已经为国人立起了不卑不亢、大气智慧的形象,也为母校河大树立起良好品牌形象。一颗初心珍藏在心中,蓄势待发。翟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有气质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时刻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此刻的她,依然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相信下一个十年,窗外蓝天下,也必然花开遍地。“世界非常大,应该多出去走走。”这是翟莹送给师弟师妹们的话,望我们谨记于心。来稿请投hedaxiao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