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亦至精
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高质量推进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
云岭深处,绿潮涌动。6月16日,新建千伏邑七甲线成功带电运行,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输电工程送端电网侧千伏交流配套工程(以下简称“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及千伏白邑输变电工程现阶段10回千伏交流线路和1座千伏变电站按计划全部顺利投产。至此,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第二阶段投运任务全面完成。
作为云南省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之一,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是今年云南省投产的首个重大电力基建项目,战略意义深远。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恢复生产步伐加快这一特殊背景下,其释放出的稳中向好的力量尤为振奋人心。
承担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建设任务的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此次拿出时不我待、落子有声的雄心魄力,将基建精益管理的优势发挥最大化。
“事实证明,我们的精益管理模式在一次次创新实践的探索中愈发成熟,基建管理水平在一次次重大工程的淬炼中不断提升。”有坚强实力做后盾,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总经理颜涛对圆满完成好工程建设任务作出积极表态。
昆柳龙直流线路工程云南段全线贯通。李超摄
“大考”当前
精准施策,知其难为而勉力为之
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的建成投产,是云南电网公司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复工复产取得的重大成果。
“重大成果”的背后,往往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较量。
“难”,体现在工程难度上。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新建线路全长千米,包含基塔、1座千伏变电站,共计投资56.62亿元,建设规模为目前云南电网历年之最。且整个工程作业面集中,交叉跨越多,线路路径地形复杂。
直面困难、正视困难、攻克困难,是所有电网人的行动指南。颜涛对此作出解释,在南方电网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电网公司认真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坚决执行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建设实施各项要求,统筹谋划、多措并举,“一句话,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力量解决困难”。
高位推进工程建设。早在工程前期,南方电网公司便成立以分管副总经理为指挥长、以基建部总经理为常务副指挥长的攻坚战指挥部,对工程进行指导统筹协调推进;云南电网公司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总经理为副组长的工程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以副总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验收启动协调组,全面协调和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统筹全局策划先行。在云南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公司基建部统筹全局,超前策划,实现责任层层传递,规范标准整齐划一。同时,第一时间组织制定建设管理纲要、专项策划及现场管理实施计划。业主项目部编制“一纲要七策划”,规范业主项目部、参建单位日常行为。
千伏白邑变电站全景。岑吉同摄
“难”,还体现在抗击疫情中。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工程原定的各项计划,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人员组织、集结、分配,以及确保重点物资、关键设备的按期到位,成为云南电网公司推进工程建设的最大掣肘。
为统筹做好科学疫情防控与有效复工复产工作,云南电网公司见事早、行动快,召开专题会议,形成年云南电网重点工程建设应对措施,明确“乌白工程”工期不变、力度不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朝着这一目标方向,该公司基建部精准施策,一方面明确疫情防控工作重点,细化基建领域疫情预控方案,指导各参建单位按照防控机制到位、人员排查到位、设施物资到位、内部管理到位、安全排查培训到位“五个到位”,从严从实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明确建设重点与难点,做好“一项一策”的编制与执行,紧盯施工队伍组织难、物资生产运输难、停电难、人员进出难“四难”问题处置,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畅通人员、物资运输的“绿色通道”。
以千伏白邑输变电工程为例,它是云南电网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千伏电压等级项目、抗震等级最高的变电站,自开工建设以来,云南电网公司组织参建各方加大人财物投入、各项工序精心组织、不断优化施工进度,各项工作一次又一次刷新最短纪录,为乌东德交流配套工程按期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
管理思路
至精至优,心神定方能步子稳
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
工程进度、安全、质量……一项优质工程的方方面面,均与“管理”二字唇齿相依。云南电网公司深谙此道,并于长时间实践积累中摸索出一条最符合企业自身特点、最契合企业发展理念的管理路子——创新精益管理模式。
“具体落实在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上,根据各区段特点,我们采取‘横切’的方式进行标段划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以便投入更多资源攻坚。”在工程建设高峰期,约有人投入工程建设。颜涛认为,面对如此庞大的施工规模,若没有高效的项目管理,显然行不通。
对此,云南电网公司一手统筹做好项目实施的计划管理与刚性执行,聚焦建设难点、抓好关键路径;一手多维度创新管理模式,侧重于构建主网“零滞后”、配网均衡建设投产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及造价标准体系,化零为整织出精益管理的一张大网,合力促进项目管理水平提升。
千伏白邑输变电工程是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也是落实国家能源局明确的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输变电重点工程——云贵互联通道工程重要子项工程。由于工程前期核准滞后导致建设工期紧张,加上受疫情影响,项目进度一度停摆。
千伏乌劝甲线跨江跨省段走线验收。卢显摄
作为工程建管单位的南方电网云南建设分公司严格遵循“施工进度、质量要求不变,安全标准不降”的原则,在网省公司的全力支持与协调下,以工程创优目标为引领,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单位管理作用,不断强化业主项目部建设。
“我们将工作理念定位在‘对云网负责、为生产服务’上。找准定位,项目管理的步子就不会乱。”南方电网云南建设分公司总经理刘筑指出,围绕这一理念,公司定方向、职能部门做服务、业主项目部抓落实的分层分级管理思路在具体项目执行中明晰起来——业主项目部编制工程项目管理策划,纵向涵盖项目可研、核准、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达标投产、工程结算等各个阶段,横向包括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管控目标及管控措施,在管理策划中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制定相关措施,确保工程安全、按期施工。
据悉,为确保工程高质量推进,在千伏白邑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最多时达到余人。建设分公司主动作为,将精益服务从精益管理中延伸出来,成立攻坚工作组,编制项目“一项一策”,稳妥高效地打赢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会战,实现疫情防控、工程建设的“双胜利”。在这场大会战中,云南电网公司首个基建五星级班组——建设分公司第四业主项目部表现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乌东德电站送出交流配套工程建设中,云南电网公司再一次实现“三个零”(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甲供物资零结余)的建设目标,也再一次验证了精益管理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与此同时,云南电网公司视管理创新为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高质量QC、班组管理创新等活动,助推优质工程建设。特别是探索实施“智慧工程”,创新“强后台—精前端”管理模式,为设计成果评审、施工方案审查、环保水保验收、进度管控、安全管控等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加快5个智能电网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开展“数字基建(~年)”三年建设,推动基建信息化管理向“业务可视化、现场数字化、管理精益化及决策智能化”的数字基建专项升级。
党建引领
贵在落实,“党员”从来不是一个名词
如今,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已全面进入总攻阶段。
颜涛告诉记者,坚持党建引领,是云南电网公司凝聚力量、助推工程建设的决胜之道,“该工程的顺利建成投运,是对公司坚决做好党建与基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再一次生动诠释”。
工程建设过程中,云南电网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董事长甘霖,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静萍先后亲赴工程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指导意见;在工程实施层面,首次成立以总工程师张虹为临时党总支书记、涵盖17家参建单位的临时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18个临时党支部,同时组建37支党员突击队、18支党员服务队及18支青年突击队,通过开展“党旗映红乌东德”等活动,将党组织、党员作用的发挥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
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攻坚现场党旗飘扬。李超摄
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禄劝换流站至龙海变电站Ⅰ、Ⅱ回千伏线路工程一标段是整个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中体量最大的一个标段。自去年工程正式开工起,近一年来,该标段项目经理曾栋心里的大石从未落下来过。
雨季来临,项目部的运输车辆多次在泥路上抛锚。得知材料运输受阻的情况后,老党员曾栋带领施工队长和分包商负责人穿上雨衣就出发了,一走就是15天。他坚持每一基塔都要走到位,坚持每到一个运输点都要详细记录下地形特点。就这样,他们深一脚浅一脚,以平均每天3万步的频率走过基铁塔的运输道路。15天后,曾栋带着这份宝贵的运输道路复勘资料回到项目部,并立即重新制定单基铁塔运输方案,终于解决了雨季运输困难。
党员突击队走线验收。李超摄
“作为一名党员,我在前面带头走完整条线路,项目部的兄弟们自然就会跟上来,团队力量自然也就凝聚起来。”曾栋说,“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党员也从来不是一个名词,而是走在最前、勇于承担、主动作为的动词。”
的确,党建引领为云南电网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实”成为该公司加快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落地的有力抓手。
踏踏实实,以党的思想凝聚力量。该公司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与安全生产会紧密结合起来,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筑牢“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
实实在在,以党建工作引领工程建设。该公司推动机关、基层围绕工程建设形成上下联动,纵向贯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磨砺担当之刃,实现“安全风险有党员控着、工程质量有党员把着、工程进度有党员领着、技术难关有党员顶着”。
扎扎实实,以党建融合提升素质。该公司将主题党日与技能实训、经验分享有机结合,围绕工程建设中的棘手问题、典型问题开展技术交流,让一线人员做到“传技能、保安全、解难题”。通过“六个一”业务工作大平台建设,把破解“三基”问题纳入党组织生活,努力打造工程现场学习阵地、思想阵地、安全阵地。
大道至简,亦在至精。始终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云南电网公司没有抄小道、走捷径,他们务实求真、创新实践,在精益管理的路上摈弃杂念,矢志前行。
记者手记
无声力量
薛雅琴
时隔半年多,借由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建成投产的契机,记者再次采访了云南电网公司。
半年前,该工程前期工作屡遇变数,云南电网公司上下“合谋”、群策群力,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扫清障碍,打下牢固基础。
半年后,该工程建设挨过了最难挨的疫情期,走过了最难走的“长征路”,现已全面进入总攻阶段。
从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的网省公司,到项目建管单位、施工单位,走一圈下来,记者最大的感受是云南电网人“人狠话不多”。这也是很大一部分电力人工作状态的写照。
“狠”,说的是工作上有一股狠劲。“话不多”,是因为该说的话都做出来了。
面对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的“高度”与“难度”,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部总经理颜涛直言,挑战和压力并不仅限于某一项工程,而是每一位电网人必须承受的责任之重,“一个坚定的理念信念、一套优良的管控模式、一支精良的队伍,都在无形中托起这份沉甸甸的重量”。
对于千伏白邑变电站的顺利投产,建设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何盎一如既往地表现低调。他说,乌东德电站送端千伏交流配套工程共有1变19线,目前投运1变10线,还有剩余9线计划于12月30日前陆续投运,“不到最后一刻,我们的干劲儿不能松、心气儿不能散”。
为了让项目在复工后第一时间动起来,云南送变电项目经理曾栋按照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要求,多方协调增加人员投入,迅速集结余名施工人员。在办理健康证明等材料过程中,他们竟用“爆”了体检中心的6台检查仪器……
一项优质工程的点点滴滴,都融在了这支“人狠话不多”的队伍里。正是这支队伍,为工程安全质量提供着坚强保障,成为电网建设攻坚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作者:薛雅琴张万辞刘慧萍程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