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
NO.1
壹
从60万米的高空
俯瞰当下的开封
大家都尝试过
但,穿越时空!跨越55年!
从的60年代、年的70年代、
年的80年代、一直到年的如今
如此在高空中一眼云烟!
也许还是很多人,不曾有过的体验
这些记录着开封城市变迁的历史图像
不仅是城市成长的标记、时代的缩影
更多的,还是蕴藏在我们父母一辈
对过往生活的追忆
在这里,他们看到的
是思绪翻滚、记忆涌现的青春画面或孩童时光
透过云层、在黑白相间的城市布局下
年幼的他们不承想
55年之后,自己会从高空,回望着自己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
是对家乡身世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
是对故乡情感的再一次凝聚与升华
虽然有些影像
受于年代久远、设备能力有限、天气不理想等原因
不太清晰
但依然为我们全景展现了
开封这座辉煌城市的岁月沉淀与发展脉络
因为,唯有如此
才能够让我们更多地对开封未来的远景
有一份可以参照的珍贵依据
有一处可以辨明方向的清晰指引
这场穿越55年的时空之旅
就此打开!
NO.2
贰
*横跨60、70、80年代的开封全境影像图
图片所标注日期,均为拍摄当天日期
全景来看,在所展示的这段时期内
开封城市的演变
一直在以古城为核心
向南、向东扩张
而在古城内,发展也并非「一碗水」端平
中山路、解放路为南北轴线的两侧
西大街、东大街为贯穿东西走向的两侧
省府西街到穆家桥附近
聚集着大量的居住人群
反而在古城内的西北角(现建业铂尔曼区域)
西南角(现包公湖西南侧、西坡街附近)
城市正北等方向(现华北体育场周边)
依然是大量的湖泊、农耕田
人烟稀少
另外,之前很多人谈起开封「北方水城」的名号
我们都会自豪一番
内心中涌出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等一众湖泊
但亲眼看过了历史上的家乡真容之后
主城区内遍地是湖泊、水塘的景象
也着实让我们是深信不疑
把目光聚焦到各个区域代表性的板块上
开封城市的历史演变
更让我们感到震撼!
包公湖周边
这个区域最吸引眼球的变化
便是湖泊与耕田的紧密相拥
在年,包公湖西湖和中湖的分界线
并非现在笔直的迎宾路
而是遵循着历史上长久以来的印记
由一条倾斜向上不规则的土路,错位相连
这种情况,一直到年之前
才被调整完毕
成为如今我们大家熟悉的路况
如今包公祠西侧、包公湖南路南侧
以及油坊街、九道弯、丁角街等区域
在70年代以前
成片相连的湖泊、水塘
大量滋润着周边的粮田
甚至直至80年代初期
之前东京大饭店所在的区域
依然是硕大的一片湖泊
在老一辈人的口中
这些区域自然成为了
当时孩子们的一方游乐天地
下池捕鱼、上树捉虫
简单的快乐
让老一辈人的回忆,也成了甜入心间的蜜糖
大南门周边
大南门区域中
给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
有四点
一、中山路上的大南门瓮城内
路中央有一处环路岛
根据之前的历史影像呈现
岛中心是一处八角亭
二、从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初期
大南门之外贴近城墙的两侧
全部是耕田
这种情况
在城墙南侧的迎宾门、小南门两侧,如出一辙
反而在古城西、北、东三侧的各个城门周边
未曾显现
究其原因,只能说南区大量密集的居住人口
让城墙以南的区域内,有了超越其他区域的活力
土地物尽其用,也就理所当然了
三、内环路之前还是一条内环城河
贯通着开封城内的几大湖泊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内环城河还从中山路下穿而过
沿着如今的内环城路,一路蜿蜒
也进一步验证了开封古城湖泊,湖湖贯通
四、如今的锦绣皇城、三职高、青龙背街周边
玻璃厂家属院周边、御龙湾等区域
是体量不小的连片巨大湖泊
*至今依然健在的文庙大成殿
其中,玻璃厂家属院周边所在的湖泊东侧
还有一座始
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年)的祥符县文庙大成殿
虽然这里历经演变成为开封量具刃具厂
甚至到如今的盛田和园小区
但该座古文庙建筑依然完好存在
*昔日湖泊之地,已经成为如今的宏学街
但与之相伴的这片湖泊
则一步步消失在历史的印记中
转而成为了人们
休养生息的安居之所
鼓楼周边
作为开封的城市之心
素有「中国最早的鼓楼」之称的开封鼓楼
对每个开封人的影响
早已登顶、无须言表
甚至周边的马道街、大相国寺、书店街、
人民会场、大众剧院、模范商场等
一系列的老街、小巷和历史建筑
也都成为了人们,不可磨灭的追忆
而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年)的开封鼓楼
历经时代的更迭,战火的洗礼
并于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
台基上两层楼为炮火所焚,仅剩下一座台基
直至年11月
鼓楼台基才被拆除,辟为广场
*无鼓楼的鼓楼广场
目前我们看到的鼓楼
是年10月复建而成
「声震天中」的震撼感,依然让人感到气势磅礴
位于一侧的大相国寺
作为历史追溯到
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年)始创建的寺院
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几乎见证了开封这座城的历史变迁
如今,正在推进的大相国寺片区改造提升项目
将连同州桥遗址本体考古发掘一起
来呈现
开封目前已经开工
单体最大的古城复兴工程
古今演变之下
开封古城也在积极地寻回
自身应该呈现的价值、方式和精彩
*州桥遗址本体考古发掘
*大相国寺片区改造提升项目
龙亭湖周边
龙亭湖区域的历史面貌更迭
在于「动」和「静」的强烈对比
「静」,是指湖东侧成片的密集住区
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太多的变化
*如今的龙亭湖东岸
「动」,则是指湖西侧和北侧的区域中
虽然城市框架、道路未曾改动
但片区内的城市功能和面貌
随着时光
却有了积极地填充
其中,几个细节也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一、龙亭公园的范围,在之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从80年代初之前
大门入口就在龙亭大殿的前方
二、现在的午朝门广场处
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成片的楼房
以及厂区(例如80年代针织内衣厂)
一条长长的土路,把潘杨二湖一分为二
三、现在潘家湖之上的湖心岛
在80年代之前,只是一座湖心亭
和杨家湖的湖心亭隔岸对望
想必很多人
曾经都下水游泳、泛舟
来到过这两座湖心亭之上
*杨家湖之上的湖心亭和断桥
四、杨家湖中的断桥
在70年代,依然是和湖南岸相通的
至于为何最后成为「断桥」这一景
知道的朋友
可以在留言中和我们大家交流下
河南大学周边
这个区域的历史变迁,全部集中到了两个点
一个是河南大学,一个是铁塔公园
相较于其他区域
得益于完全独立的外部条件
让这两大区域55年过去了
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那些极具文物价值和历史见证的建筑
时至今日,依然是开封和全市人民的珍宝
也让我们得以见证了
河南大学与古城的血脉相连
80年代初,河南大学正大门的明伦街
只是一条专门为河大修建的道路
向东并没有延伸,更不要说穿城墙而过了
如今,阳光湖周边棚户区改造(铁塔一街段)的推进
将会提升周边道路出行、城市面貌的革新
让与铁塔一街相连的明伦街
有了进一步激发区域的活力
说到底,这个区域还是在为河南大学
在做区域价值的提升
来为开封古城复兴关键板块的
「河大坊」与「开宝坊」
做基础设施的迭代更新
南部片区
之所以把这个区域单独拿出来,详细分析
只因为南区在开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有着太过重要的关键作用
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开封火车站
一方面,得益于火车带动经济的全方面提升
让南区迅速建立起了庞大的居住、产业片区
这是东、西、北三个城墙之外的区域
所不能比拟的
*年的大梁门之外,人烟稀少
*年的北门之外,一片荒凉
*年的东区,虽然有一众大厂和生活区引领
但成熟度和城市布局远没有南区来得完整
虽然东区也凭借着各大厂区和生活区
在解放后迎来了快速的建设
但除了厂区周边
其他区域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耕田
和南部区域这种
户户相邻、井然有序
已经成熟无比的城市布局来看
依然无法比拟
要知道,从清·光绪33年(年)
开建的开封火车站开始
南区的气势,就已经慢慢张开
*民国时期的开封火车站
以至于到民国时期
南区的整体城市布局,已然太过成熟
甚至在某些时刻
部分区域的完整度和居住舒适性
已经超过了古城之内
*年(民国六年)开工建设的河南邮务管理局
也就是目前大家熟知的
位于中山路上的南关百货大楼
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南区在历史上
所承载的作用太大,肩负的重任太久
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契机
所以在其他区域愈发发展澎湃的时刻
反倒是南区的步伐
反而没有大家所期待得那么快
事实上
整个南区,有着太多的可供挖掘的价值
古吹台、繁塔、红洋楼、
南熏门遗址、南青斋宫天坛遗址
《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
上善门、虹桥、古汴河等原址
……
我们相信,这只是厚积薄发的长久蓄力
一旦机遇成熟
南区的未来
必定会再次传承责任、出彩出新
譬如,近期正在开展的
伞塔国防教育基地二期规划
医院前街特色街区规划
都预示着
南区正在向人们关心的一系列核心问题
积极响应、强力推进
NO.3
叁
一座千年古城
可说、可看、可赞、可叹的方方面面
太过丰富
谁也绝不可能
只用一篇文章就能说清、道明
甚至把本次呈现出
横跨55年历史的地图影像一一放大
每一片区域内、每一条街巷中
每一处城市的拐角、每一户窗台的檐下
都有着令人回味的故事
都有着被时光轻抚的印记
作为我们每一位开封人
都需要对家乡的过往,有着清晰的认知
因为唯有这样
才更能为开封谋划出
一幅贴合需求的盛世未来
基于此,站在生活和楼市的角度
我们也想对大家
谈一些洞察城市发展的观点:
一、目前西区和北区的快速发展,也仅仅是这些年,才相续成型。未来这些区域也注定会引领开封的希望,奋力前行。但南区和东区的价值,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反而更值得我们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