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大火,让法国象征性建筑物巴黎圣母院一夜间登上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时50分左右,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塔尖已在大火中坍塌,屋顶的三分之二已被破坏。这起火灾牵动着大家的心,许多人都在担忧这座人类文化遗产的命运。
许多人或许会有疑问,巴黎圣母院到底有什么好,一场大火会让它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每年约接待万名游客参观。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
巴黎圣母院为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原是从哥特民族中演化过来的,指的是北方野蛮民族,含有贬义。但后来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贬性,变成了当时一种文化的名称了。
哥特式建筑特征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所以也有人称这种建筑为高直式。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状好像一个拉丁十字。十字的顶部是祭坛,前面的十字长翼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供众多的信徒做礼拜用。
在13世纪,法国是欧洲最富有的、最重要的国家,起源于法国的哥特式主教堂建筑样式很快沿着商路传遍西欧,被德国和英国争相模仿运用,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也成了法国人心中的骄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巴黎圣母院就是法国人精神的象征。
教堂的顶部采用一排连续的尖拱,显得细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对钟塔。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灵轻巧,又符合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建筑美法则,具有很强的美感。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
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
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后世的许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
巴黎圣母院的内部并排着两列长柱子,柱子高达24米,直通屋顶。两列柱子距离不到16米,而屋顶却高35米,从而形成狭窄而高耸的空间,给人以向天国靠近的幻觉。
主殿四周,连拱廊上方是一带双层窗户的走廊,在它之上是大窗子,透过这些窗子,一束束阳光宁静地射进堂内。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严谨肃穆,几乎没有什么装饰。进入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话”的地方。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主殿翼部的两端都有玫瑰花状的大圆窗,上面满是13世纪时制作的富丽堂皇的彩绘玻璃书。北边那根圆柱上是著名的“巴黎圣母”像。这尊像造于14世纪,先是安放在圣埃娘礼拜堂,后来才被搬到这里。
南侧是玫瑰花形圆窗,这扇巨型窗户建于13世纪,但在18世纪时作过修复,上面刻画了耶稣基督在童贞女的簇拥下行祝福礼的情形。
修建巴黎圣母院时,当时的技术还无法制造纯净透明的大块玻璃,只能制造小块的杂色玻璃。十字军东征回来的法国人受到东方拜占庭马赛克镶嵌画的启发,便用杂色玻璃镶嵌成各种宗教故事图案,这便形成了著名的花窗玻璃。
圆形的花窗玻璃被称为玫瑰窗。玫瑰窗的装饰艺术之美不仅在于玻璃,也在于受到尖拱券启发的各式各样的窗棂。彩绘玻璃一片片聚集起来成为圆形的放射状,像是万花筒里不断变化的景象,幽暗中显得庄严肃穆与神秘。其色彩之绚烂、玻璃镶嵌之细密,给人一种似乎一颗灿烂星星在闪烁的印象,它把五彩斑斓的光线射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圣母院内右侧安放一排排烛台,数十枝白烛辉映使院内洋溢着柔和的气氛。大厅可容纳人,其中人坐席前设有讲台,讲台后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国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两人目光齐望向中央圣母哀子像,耶稣横卧于圣母膝上,圣母神情十分哀伤。院内摆置很多的壁画、雕塑、圣像,因此前来观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要享受独自一人片刻的宁静,不妨上去圣母院第三层楼,也就是最顶层,雨果笔下的钟楼。教堂正厅顶部的南钟楼有一口重达13吨的大钟,敲击时钟声洪亮,全城可闻。据说在这座钟铸造的材料中加入的金银均来自巴黎虔诚的女信徒的奉献。北侧钟楼则有一个级的阶梯。从钟楼可以俯瞰巴黎如诗画般的美景,有欧洲古典及现代感的建筑物,欣赏塞纳河上风光,一艘艘观光船载着游客穿梭游驶于塞纳河。
让巴黎圣母院驰名天下的原因,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那篇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雨果在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巴黎圣母院做过最充满诗意的描绘。
年《巴黎圣母院》出版,当时的巴黎圣母院经过法国大革命的洗礼后,教堂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损伤——雕塑品被砸烂,文物被销毁,只有钟楼完好无损。
年的巴黎圣母院
旷世杰作《巴黎圣母院》出版后,许多人向政府请愿要求整修教堂。之后,这所教堂历经23年重建方再现原貌,成为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巅峰之作,是法国乃至欧洲艺术与文化的绝对象征。唯一能在名气上与其抗衡的埃菲尔铁塔,比它年轻近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康鹏,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